6月份科学“X”评价
“X”评价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,除课内作业以外的其他评价方式,它是针对学生的弱项和难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活动,以此更加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各方面能力。使学生认知、能力、情感全面协调发展。面向全体,关注个性,实施作业分层多元设计。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引领学生学习科学,树立学习兴趣。
(一)活动一:《影子的秘密》
材料准备:手电筒、小木块、纸、多媒体课件等等。
实验活动过程:
1.将白纸放在桌子上,在5分钟之内尽量寻找多种方式改变小木块的影子,每改变一次用画图的方式将方法记录下来并画上影子。
2.用箭头表示手电筒并画出影子的样子。
3.影子可以产生哪些变化呢?
4.让影子的大小、方向、长短和形状都发生变化。
活动剪影:

活动感悟:
影子的变化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科学现象。活动时学生画清楚光源和小木块的位置并画上影子的样子。活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小组合作,共同找出四种不同的方法。当我们改变光源的照射角度时,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会发生变化。当我们改变遮挡物的形状时,影子的形状会发生变化。科学现象在孩子们的不断操作中探究出来的,我们要给孩子们充分的操作机会,让孩子们自己从中去研究各种科学现象,学以致用。
(二)活动二:《月相变化的规律》
材料准备:黑白小球、月相模拟器、记录单
。
实验活动过程:
1.学生通过观察月相模拟器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。
2.同时调整自己制作的月相变化照片顺序,做一个月相纸牌。
3.形成共识:一个月里,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,上半月亮面在右边,下半月亮面在左边。
活动剪影:
活动感悟:
本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,变化是有规律性的。根据生活中的记忆,画出月相的变化,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,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。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,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,跟太阳照射有关,跟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有关,同时通过模拟实验,对原先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一次检验,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。
(三)活动三:《地球的形状》
材料准备:手电,乒乓球,泡沫块,帆船模型,地球仪、桌面,记录单等
。
实验操作指导:
1.船模模拟船只,地球仪模拟地球,桌面模拟平面。
2.通过模拟实验你们发现了哪种现象符合我们生活实际。
3.到底是什么样形状的地球能产生圆弧形的影子?
4.手电筒模拟太阳光,乒乓球模拟地球,白色平板模拟月球表面。
活动剪影:
活动感悟:
在活动中利用了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推理地球是球体。模拟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。模拟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船模在球面上的模拟,船模在平面上的模拟。。当学生进行记录之后,他们就会很容易判断地球的形状,再将自己的判断写在下面。模拟实验第二部分,是正方体投射的影子,球体投射的影子。要求学生将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,可以是手写、太阳、地球和月球画画,或者两者兼有
(四)活动四:《模拟环形山》
材料准备:沙盘、沙子、各种大小的球、记录表。
实验操作指导:
1.陨石撞击说是目前公认的形成环形山的原因,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材料,我们如何来模拟环形山的形成?
2.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哪些物体?
3.学生实验并记录模拟后的月球表面。
4.学生实验交流:进一步模拟环形山特例,并说说形成原因。
活动剪影:

活动感悟:
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以及学生的日常积累,他们已经对月球有了比较多的认识,包括月球的月相变化规律、月球的形状、月球与太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。但月球还有很多值得学生探索交流的地方,在本活动基于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,通过学生图片比较、查阅资料、模拟实验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寻找和收集信息地能力,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科学能力。
(五)活动五:《我们的地球》
材料准备:纸张,地球相关书籍
活动指导:
1.通过观摩主题海报,同学们了解到了地球的什么新知识?
2.学生结合自己的观摩记录,回顾自己在制作和观摩时学习到的新知识。
3、制作一张地球主体的科学小报
活动剪影:

活动感悟:
活动小组确定主题海报的颜色色彩,并根据确定的颜色去寻找地球上适合这个颜色的资料,例如选择蓝色,就要选择水资源、鲸鱼、冰山等蓝色方面的资料。体验到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,适合人类的居住。认同地球相比于其他星球,是十分美妙的,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,需要我们共同保护。
序号 | 姓名 | 《影子的秘密》 | 《月相变化的规律》 | 《地球的形状》 | 《模拟环形山》 | 备注 |
1 | 林通 | 5星 | 5星 | 5星 | 4星 | |
2 | 施晶晶 | 5星 | 3星 | 3星 | 3星 | |
3 | 陈伟霆 | 5星 | 4星 | 5星 | 5星 | |
4 | 刘家成 | 5星 | 5星 | 5星 | 4星 | |
5 | 吴立谦 | 5星 | 5星 | 5星 | 4星 | |
6 | 陈仕贤 | 4星 | 4星 | 4星 | 4星 | |
7 | 吴思思 | 5星 | 5星 | 5星 | 4星 | |
8 | 吴丽丽 | 5星 | 5星 | 5星 | 5星 | |
9 | 刘巧淋 | 5星 | 3星 | 3星 | 3星 |
六、6月份过程性评价反思
在科学日常教学中,我们希望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、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,在科学课课堂中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,发挥学习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有效促进作用。以下是我对本月教学的几点反思∶
1.尊重个体差异,对学生进行耐心评价。学生想法各不相同,想象力往往比成年人更加丰富,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个体差异,例如当学到《太阳月球地球》时,要求学生制作星球卡片,不同学生的认知度有一定的差异,应避免打击学生的信心,对学生进行耐心讲解并进行鼓励,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进行自我摸索和提升。
2.运用激励性评价,促进学生自信心增长。激励性的评价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,平时课堂中需要经常使用,例如“你做实验时很有条理性”“你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”“你理解得很深刻”等肯定儿童的学习行为,增进儿童的信心,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性作用。例如在《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》一节中,当学生观察月球形状变化时,教师可以相应地进行表扬:“观察得真仔细,长大后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小科学家,如果一直能够像这样就好了。”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有信心,在以后的学习中,他会更仔细、更认真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。
教师需要不断对教学体系和学习评价体系进行完善,使学生学习态度、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,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,运用合适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向上,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,为学生科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