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级下册音乐4月份“1”的评价
一、教材分析:
本课围绕人和自然的关系,以“春天”命题,选用歌曲和乐曲描绘美丽的大自然,表达人们对春天的赞美。唐诗是人类灿烂文化的结晶。选编在本套教科书中的第一首唐诗作品《春晓》,既是表现主题的需要,更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。本课选编了齐唱和合唱两个版本,将《春晓》编排为聆听与演唱的内容,以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加以突出和强调。让学生在充满春的意境中,聆听春天的乐音,用歌声赞美春天的美丽。一首聆听作品是《杜鹃圆舞曲》,选编了两个不同版本:一首由管弦乐演奏;另一首由口哨吹奏。让学生在比较聆听中丰富音乐经验,感受乐曲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。另外,本课知识与技能的编写意图有二:一是沿着学习打击乐器这条线,结合《春晓》演唱、演奏效果的需要,进行了“三角铁”的认识与练习,在掌握正确演奏方法的前提下,探索和辨别用不同的敲击方法所发出的不同音色;二是结合歌曲《布谷》的学唱,继续进行放松而清晰的发声训练。编创与活动的内容,主要是为歌(乐)曲的聆听与演唱而设计的编配三角铁简单的伴奏练习,用以复习巩固“X-”、“X”、“XX”三种节奏。
学情分析:
在一年级上册随教师整体模唱歌曲,初步建立音高概念的基础上,本册进入元素与整体相结合的第二轮模唱学习阶段。从学生最易掌握音髙的¨sol、mi"两音开始,选编了歌曲《布谷》,用聆听、模唱歌曲中的“布谷”,建立两音的音高概念,并设计用“手势”的视觉高低,辅助唱准音高。
教师要非常重视这一课的教学活动,为了做好幼小衔接,使一年级新生能够愉快地适应小学音乐课堂的学习方式,入学的第一课突出“春天”这一人文主题,把说拍的节奏融入歌曲学习之中,以有趣的学习方式展开教学活动,使音乐学习的过程,成为师生之间亲密交流,消除陌生感和距离感的过程。这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,教师要抓住他们好奇、好模仿的特点,以兴趣爱好为动力,审美为核心。
三、教学内容:
1.聆听《春晓》、《让我们手拉手》、《杜鹃圆舞曲》《鸭子拌嘴》
2.演唱与表演《布谷鸟》
3.表演唱《春晓》
4.表演唱《小雨沙沙》
四、教学目标:
1.聆听演唱歌曲《春晓》、《布谷鸟》、《小雨沙沙》,在学会双响筒的演奏方法后,根据歌曲的意境配伴奏。
2.能随歌曲或者乐曲的意境,感知体验春天,用歌声或者肢体语言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春天的热爱。
3.能听出《杜鹃圆舞曲》中杜鹃的叫声,并随乐曲进行同步模仿。
四、教学重点:
1.培养学习兴趣,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。
2.能够整齐地演唱,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。
3.学生在充满春的意境中,聆听春天的乐音,用歌声赞美春天的美丽。培养学生律动的歌唱美感,有感情的进行表演唱。
五、教学难点:
1.通过对歌曲《布谷》与乐曲《杜鹃圆舞曲》的比较。
2.能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,发展学生的想象力,提高学生创造力与表现力。
3.学会整齐地演唱歌曲,能随歌曲愉快地进行表演唱,为歌(乐)曲的聆听与演唱编配双响筒简单的伴奏。
“1”的项目:作业评价
评价说明: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的演唱歌曲,如歌词的背唱;歌曲的速度变化。认识了解和掌握歌曲的节奏,音准,速度等,并做重点记录,记录的要求分别按照学生的笔记进行五星制度和三个等级的评价。一颗星表示“通过”C,两颗星表示”有进步,继续努力”B,三 表示”才艺之星”A。
问题反馈:个别学生还不能够完全掌握对歌曲的背唱演唱,在歌词的熟悉度和对速度的变化还不能很好的掌握。
姓名 | 春晓 | 布谷鸟 | 小雨沙沙 |
吴一诺 | 优 | 优 | 优 |
刘康成 | 优 | 优 | 优 |
胡雅菲 | 良 | 良 | 良 |
刘妍熙 | 良 | 良 | 良 |
陈裕棠 | 良 | 良 | 良 |
胡梦雪 | 优 | 优 | 优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