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级下册数学低段考核实施方案
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,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。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,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;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,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。为了激励学生进步、改进教师教学,结合本校三年级学生具体情况,根据等级制的评价原则,主要从“1+X”过程性评价、阶段性评价、终结性评价三方面制定评价方案。
一、“1+x”过程性评价
1.“1”为县级层面统一规定的过程性表现评价内容。每学年过程性表现评价内容在学年第一学期确定。本学期统一规定为学生作业评价。
(1):《课堂作业本》和《口算练习》作业能按时并独立完成,书写认真,差错少。能及时订正错题,并主动请老师再次修改。作业干净、正确、上交及时。
(2)评价方式:依据每位学生的完成情况分为“A+”“A”“A-”“B”四种等级,对于作业优秀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。评出优秀作业进行展览,并总结做得不够好的方面,以促进下一次出现更多的优秀实践作业。对于连续5次作业是“A+”的学生发放表扬信。
2.“x”指的是学校依据校情,针对当前学生的薄弱环节和短板,在智力因素、非智力因素和基础的学科知识等领域,有针对性地开展过程性表现评价自主确定内容。
(1)“X”评价内容:教师设置若干趣味小游戏,(如用PPT显示出超市、运动会场景、公园等情景),考查学生口算、课外阅读、动手操作、实践创新等方面的掌握情况。
(2)评价方式:本次活动教师依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视情况给予“优秀”、“良好”、“合格”、“待合格”相应的等级。
二、阶段性评价
1.口算、笔算比赛评价内容:以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为指导,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单独检测,参照《标准》的要求,除数是一位数除法,两位数乘两位数1分钟8~10题;除数是一位数除法,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1分钟2~4道,乘法口算1分钟3~6道。
评价方式:任课教师准备书面试卷,每人一份,听老师口令开始答题,在规定时间内完成。90分以上为 “优秀”,80分以上为“良好”,70分以上为 “合格”,其它为“待合格”。学生若对自己作答情况不满意,可申请重新测验。
2.单元检测评价内容:重视每次单元测试,认真规范书写,不交头接耳,独立完成试卷,试卷完成后,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。教师评完卷子后,学生能认真订正,及时总结出错原因。评价方式:每次单元测试分为“优秀”“良好”“合格”“待合格”四种等级。书写整洁,正确率在90%以上记为优;正确率在70%--89%之间,记为良;正确率在60%--69%之间,记为达标;正确率低于60%以下为再努力。评价方式:每次单元测试分为“优”“良”“达标”“再努力”四种等级。书写整洁,正确率在90%以上记为优;正确率在70%--89%之间,记为良;正确率在60%--69%之间,记为达标;正确率低于60%以下为再努力。
三、终结性评价
纸笔测试评价内容: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、计算能力、操作能力、数学思考、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,测查学生学数学、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。评价方式:书写干净规范,正确率在90%以上记为优;在80%--89%之间,记为良;在60%--79%之间,记为达标;低于60%以下为再努力。
四、综合评价综合成绩评定应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。
定量评价,各部分成绩优秀数量较多,综合成绩则为“优”,以此类推。定性评价,主要是从本学期数学学习的表现和检测结果来进行分析,尽力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,用鼓励、表扬性的语言、最具代表性的事实描述学生的进步,对学习中的不足提出建议。鼓励那些对成绩不满意的学生重新参加考核,他们的最终成绩以复试为准。
五、日程安排
1、过程性评价在5月下旬整理完成;
2、阶段性评价:在2月~5月中旬完成;
3、终结性评价:纸笔测试在6月完成;
4、总评成绩在6月整理完成。